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通知公告

【党史学习教育】湖南篇——《骄杨风骨杨开慧》

作者:通信工程学院时间:2021-04-21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2021年2月20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通信工程公司党总支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主题,深入开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每周推送一篇党史故事,全体师生要在学史中做到学思践悟、深学笃行,为建设特色品牌学院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1.webp.jpg


    杨开慧(1901—1930),号霞,字云锦,湖南长沙人,杨昌济之女。杨开慧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920年冬,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毛泽东的助手。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开展井冈山根据地斗争;杨开慧则独自带着孩子,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革命整整3年。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1957年毛泽东为纪念杨开慧特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赞其为"骄杨"。


杨开慧与毛泽东

    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留学归来后成为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老师,当时他的一些学生到他家里请教学问,其中就有毛泽东,杨开慧就是这样认识的他。几年后,因为父亲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杨开慧一家搬迁,同年毛泽东也来到北京,两人开始相爱。1920年,两人结婚。

    两人都是非常先进的青年,早前经常组织学生运动,毛泽东成立文化书社时,杨开慧从家中拿钱资助他,又参加工作。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后,杨开慧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党内第二位女性。之后毛泽东建立中共湘区委员会,杨开慧也负责重要的工作。即使是后来生了孩子,她一直尽力帮助毛泽东的革命事业。后来丈夫离开家乡去领导农民起义,杨开慧还是在照料家人的同时开展地下工作。


死,吓不住共产党人

    1930年,毛泽东在外领导指挥农民起义,家里只有杨开慧照顾,在独自照顾三个孩子之外,仍然进行着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参与了当地的多次武装斗争。毛泽东、朱德领导的工农红军两次攻打了长沙,这让湖南的军阀何健非常愤怒,但他无力报复,只能把仇恨朝杨开慧发泄,他出了整整一千银元的悬赏来捉拿杨开慧。

    在当地群众百姓的帮忙掩护下,杨开慧躲过了几次敌人的抓捕。10月24日那天,她偷偷潜回家中看望母亲和孩子,可是万万没想到这次被军阀的探子发现了,同时被抓住的还有长子毛岸英和保姆。杨开慧被捕后,先是被送到长沙警备司令部关起来,后来又被关到了陆军监狱。军阀先是逼迫她退出中国共产党,之后又告诉她只要发出声明和毛泽东离婚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放她回去,但杨开慧则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11月14日,敌人失去了耐心,最后一次逼迫无果后就杀害了杨开慧,地点为长沙的浏阳门外识字岭。妻子就义的噩耗一个多月后才传到远在江西瑞金的毛泽东耳中。他认为是自己牵连了妻子,所以在给她家人的信函中写道: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杨开慧牺牲20年后,毛岸英受毛泽东嘱托,回乡祭母。来到母亲墓前,毛岸英长跪不起,这个28岁的儿子含泪细语:亲爱的妈妈,儿回来为您扫墓,您在狱中对我的叮咛铭刻于心:“学会坚强,永生永世跟党革命;妈妈永远爱你的爸爸,长大后你要听爸爸的话,要心疼他、孝顺他;你是哥哥要照顾好弟弟们……”


女性思想解放践行者

    当年到过毛泽东家的一些老前辈回忆,杨开慧从外表看文静、贤惠,见到外人言语也不多,却是一位思想非常解放的女性。从她留下的信稿,也可看出其内心世界非常丰富,意志也异常坚强。

     在20世纪20年代,杨开慧堪称社会上少有的蔑视封建习俗的思想解放的女性。这不仅体现为自由恋爱、不举行婚礼便组成家庭,更重要的在于她跟随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在共产党正式建立的几个月后便加入。她不惜牺牲,也不仅是忠于爱情,更主要体现为信仰坚定。

     在社会传统观念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大户人家不让女孩抛头露面的环境中,杨开慧所走的道路,与其家庭和外来新思想的影响密不可分。她父亲杨昌济在国外留学时,就来信嘱咐一定要送开慧上学,使她成为“新政”后长沙创办的初级小学中的第一批女生。

     杨开慧在长沙上教会办的湘福女中时,是全校唯一剪短发的学生,校方认为这是“过激派”的象征,限令其三月内蓄起发来,她则坚持剪发是自己的自由。这位站在时代前列的女性,确实无愧于“骄杨”之称!


2.webp.jpg

3.webp.jpg